Linux 系统标准 I/O

2017.5.13

6.1 标准 IO 实验(一)

【实验内容】

本实验通过一个简单的程序计算默认缓冲区的大小,理解标准 I/O 提供的三种类型的缓存。

【实验目的】

深入了解标准 IO 的三种类型,即全缓存,行缓存,不带缓存。

【实验平台】

带有 Linux 操作系统的 PC 机。

【实验提示】

全缓冲:当填满 I/O 缓存后才进行实际的 I/O 操作;

行缓冲:当在输入和输出中遇到新换行符(‘\n’)时,进行 I/O 操作;

不带缓冲:标准 I/O 库不对字符进行缓冲,例如 stderr;

【实验步骤】

1、向缓冲区中输入字符

2、当往缓冲区中写的字符数目超过缓冲区大小的时候,才执行输出。

3、可以手工计算出缓冲区大小(341*3+1=1024)

参考代码:

6.2 标准 IO 实验(二)

【实验内容】

本实验通过一个简单的 copy 程序,完成文件的复制程序,了解基本的标准 I/O 文件读写的基本步骤。

【实验目的】

深入了解标准 IO 文件读写的基本原理。

1.学习如何判断文件是否结束

2.熟练掌握标准 I/O 函数

【实验平台】

带有 Linux 操作系统的 PC 机。

【实验提示】

2、要拷贝一个文件,即要有源文件和目标文件,使用 fopen 分别打开两个文件,一个文件被读,一个 文件被写。完成文件的复制后须将这两个文件都关闭。

参考代码:

【实验思考】

如果要将一个文件拷贝到两个文件中,怎么办?

提示:

用 fseek()或 rewind()定位;

6.3 标准 IO 实验(三)

【实验目的】

通过本实验掌握标准 I/O 的使用

【实验内容】

编程读写一个文件 test.txt,每隔 1 秒向文件中写入一行数据,类似这样

1, 2007-7-30 15:16:42

2, 2007-7-30 15:16:43

该程序应该无限循环,直到按 Ctrl-C 中断程序。下次再启动程序写文件时可以追加到原文件之后,并 且序号能够接续上次的序号,比如:

1, 2007-7-30 15:16:42

2, 2007-7-30 15:16:43

3, 2007-7-30 15:19:02

4, 2007-7-30 15:19:03

5, 2007-7-30 15:19:04

【实验平台】

带有 Linux 操作系统的 PC 机。

【实验提示】

要追加写入文件,同时要读取该文件的内容以决定下一个序号是几,应该用什么模式打开文件?

首先判断一下打开的文件是否为新文件,如果是新文件,就从序号 1 开始写入;如果不是新文件,则 统计原来有多少行,比如有 n 行,然后从序号 n+1 开始写入。以后每写一行就把行号加 1。

获取当前的系统时间需要调用函数 time(),得到的结果是一个 time_t 类型,其实就是一个大整数, 其值表示从 UTC 时间 1970 年 1 月 1 日 00:00:00(称为 UNIX 的 Epoch 时间)到当前时刻的秒钟数。然 后调用 localtime()将 time_t 所表示的 UTC 时间转换为本地时间(我们是+8 区,比 UTC 多 8 个小时) 并转成 struct tm 类型,该类型的各数据成员分别表示年月日时分秒,请自己写出转换格式的代码, 不要使用 ctime()或 asctime()函数。具体用法请查阅 man page。time 和 localtime 函数需要头文件 time.h。

调用 sleep(n)可使程序睡眠 n 秒,该函数需要头文件 unistd.h。

6.4 标准 IO 实验(四)

【实验目的】

通过本实验掌握标准 I/O 的使用

【实验内容】

一个文件 test.txt,文件内容为:

1

2

3

4

5

【实验平台】

PC 机、ubuntu 操作系统,gcc 等工具

【实验提示】

把正确的内容写入一个临时文件,把临时文件重命名即可;


Tags:
Stats:
16 comments
136 views